茶马古道文化 普洱茶文化之魂

茶马古道文化 普洱茶文化之魂

12阅读 2022-07-08 02:07 文化

自唐宋起,西南产地的茶就因一项被称为“茶马互市”或曰“盐茶互市”的贸易活动而在流通着。刘健的《庭闻录》在清初时期这样记载:“顺治十八年(公园1661年)3月,北胜(今永胜)边外达赖喇嘛、干都台杰以云南评定,遣使几墨勒根赍方物求于北胜州开茶市,以马易茶。”这是一条关于云南的茶马贸易的确切史料。后来丽江府改设流官,且交通较便,茶市改设丽江。藏族商人每年自夏历九月至次年春天,赶马队到丽江领茶引,赴普洱贩茶。从丽江经景东至思茅,络绎不绝的马帮成群结队,每年贸易额有达五百万斤之多——这就是当年因茶繁荣的茶马古道,它打通了一条与藏区人民紧密连接的通道。1729年 (大清雍正七年) 清政府在今天的宁洱县设置了普洱府,1736年,在思茅设立官茶局,从此思茅成为了普洱与西双版纳之间的茶叶中转站,清檀萃《滇海虞衡志》中云:“普茶,名重于天下,此滇之为产而资利赖者也。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,茶客收买运于各处,每盈路。可谓大钱粮矣。”从道光至光绪初年(1821-1876年),思茅城商贾云集,普洱茶贸易异常兴盛。滇南商道已成为一条“茶叶商道”,印度、缅甸、泰国、越南、老挝、柬埔寨各国,都有商人来往于西双版纳、思茅与普洱之间的这条路上。

后来,因为社会动荡、战争、清政府腐败等种种原因,茶马古道伴随着普洱茶产业的迅速衰落,也被废弃了。

1990年的夏天,云南大学木霁弘教授等人来到了川滇藏的三角地带,在古人留下来的几条老路上徒步行走。在这几条远离城市,人迹罕至的古道上,就连吹过的一阵风都不愿意过多停留。正是在这几乎快被彻底废弃和遗忘的道路上,他们凭借着文人的特殊敏感,用近似诗人的感觉去触摸这条曾经熙攘的古道,想发掘出眼前这条无名神秘古道的某种幽远而又深沉的内涵。第一次,他们把这条无名的古道命名为“茶马古道”。两年之后,这次随意诗意的命名成为了一个正式的概念,这四个字,让普洱茶从几近湮灭的历史尘烟中,飘出了文化的茶香。

随着田壮壮的以茶马古道为主题的第一部纪录片《德拉姆》的拍摄,茶马古道彻底火热起来,国人们通过这样的影像,看到了怒江峡谷、古道、悬崖、激流还有碎石坡,田导演用光与影的艺术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,真是表现了云南固特自然生态环境。从此之后,茶马古道成为一种涉及地理、历史、民族文化的多维度的学术活动,这些活动的进行大力地推进了云南地方史、地理文化、民族历史的研究,成为一场极为成功的云南地方传统文化的整合运动。

二百多年间,世序更替,人事浮沉,无论是普洱府,还是普洱市,都与茶马古道从始至终地共同见证普洱茶历史的变迁。茶马古道,最终成为了普洱茶文化的灵魂,围绕这条古道上的所有一切也都热了起来,而随着茶马古道流动的最重要负载物——普洱茶,此时则顺理成章地将茶马古道文化融入其中,同时也将这场由茶马古道引发的普洱茶文化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。

本文节选自

《茶马古道文化普洱茶文化之魂》

作者丨 水苍玉

原文刊载《普洱》杂志
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上一页:广西苍梧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“小茶叶”成“大产业”

下一页: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